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IT基础架构 > 计算存储 >
戴尔科技:在变与不变中,让数据成为业务流程变革的“助推器”
2025-08-21 12:27:55作者:中国信息化周报来源:中国信息化周报
摘要如果有人问,智能技术发展的三大引擎是什么?算力、算法和数据几乎是所有企业都会给出的共同答案。然而,在智能应用快速普及的当下,这三者之中,真正能够驱动现代化IT底座不断“进化”,使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各种模式与规律,从而提高决策准确性并助力业务创新的核心力量,是数据。...
进入智能时代,数据已成为核心资产,是机器学习等众多新兴技术的“燃料”,助力企业洞察市场趋势、优化运营效率、提升客户体验。但与此同时,数据的爆发式增长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如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影响分析准确性,数据孤岛现象阻碍数据共享与协同创新,以及数据泄露造成巨大损失等。
如何才能破解这些数据难题,使其能够帮助企业在变革中构建起创新的“韧性”?近期,在2025戴尔科技峰会上,戴尔科技介绍了其近期推出的“智能数据平台”解决方案,从数据摄取与转换,到高效数据管理与现代化技术驱动的语义检索,再到软硬件结合的强大数据?;ぃ轿磺笠迪执?。
戴尔科技集团大中华区信息基础架构解决方案事业部存储业务总经理 刘志洪
“目前,行业正在经历从‘以算力为中心’到‘以数据为中心’的变革期。这一时期,只有将企业特有的数据转化为智能技术能够理解和利用的形式,才能让智能技术真正融入企业的业务应用中,从而让这些数据发挥更大的价值,这是戴尔科技推出智能数据平台的核心要义。”戴尔科技集团大中华区信息基础架构解决方案事业部存储业务总经理刘志洪如此说道。
跨越数据“鸿沟”
戴尔科技集团大中华区信息基础架构解决方案事业部技术总监李渊洁表示,对戴尔科技而言,最近推出的智能数据平台尽管不是一个全新的解决方案,但却是当前阶段一个十分合理且顺应趋势的创新成果。
戴尔科技集团大中华区信息基础架构解决方案事业部技术总监 李渊洁
“过去,支撑企业任务的核心要素是算力、网络和数据(存储)。从架构角度来看,这三块是相互独立的。后来,一些厂商开始思考:能否将这三部分标准化并融合在一起,形成模块化的集成解决方案?由此,诞生了大家熟知的超融合解决方案。然而,随着业务的逐渐现代化,不同类型的业务,对算力、网络、数据的需求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无法用一个统一的??榛煞桨咐词逝渌谐【?。于是‘存算分离’的技术架构逐渐成为趋势,即将算力、网络、存储分离部署,并根据业务类型分别实现横向扩展。这正是戴尔科技在当前企业现代化转型逐渐深入时选择推出智能数据平台的初衷,也是一次重要的架构性变革。”李渊洁如是说。
对此,在戴尔科技集团大中华区非结构化数据存储事业部产品经理李??蠢矗鞫萍贾悄苁萜教ㄗ帕饩龅氖瞧笠迪钟械氖莺陀τ萌绾斡胱陨硪滴窀咝Ы岷系奈侍?。对企业来说,在这一过程中,最困难的往往不是智能技术本身,而是如何把智能技术真正融入业务流程之中。因为,这之间存在着一条“数据鸿沟”。
戴尔科技集团大中华区非结构化数据存储事业部产品经理 李海
“这样一条‘数据鸿沟’为企业带来了业务转型的三大难点:首先,企业的数据高度分散,存在于各个业务部门之间,形成了‘数据孤岛’;其次,数据格式缺乏统一,不同系统、不同应用所生成的数据结构完全不同;最后,企业缺乏将复杂的智能技术与日常业务流整合所需的技能、工具与知识储备。”李海表示。
毋庸置疑,戴尔科技智能数据平台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鸿沟”而设计,从而帮助企业打通智能技术的数据流和业务流,让智能技术能力可以贯穿企业的完整业务流程,最终让智能技术真正助力企业业务目标的实现。
继承与创新铸就与众不同
目前,众多厂商纷纷推出各具特色的数据平台方案,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各平台在技术创新、性能优化、用户体验、数据安全等方面各显身手,力求在功能、效率、成本和易用性上脱颖而出,满足企业对高效数据管理和智能分析的迫切需求。
在这样一个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戴尔科技此次发布的智能数据平台又是如何突出重围,赢得一席之地的呢?
对此,李海表示,戴尔科技智能数据平台与市场上其他企业数据平台存在显著区别。首先是数据摄取能力。戴尔科技智能数据平台的核心目的是帮助企业更好地将数据应用于智能业务。因此,该平台提供了跨多元数据类型的数据检索引擎和联合查询引擎,这与普通数据湖仓或ETL数据转换平台不同。在该平台上,企业无需囿于数据格式,也不需要进行数据“搬运”,就能检索和查询各类数据。其次,戴尔科技智能数据平台为用户提供了统一的数据视角,实现了数据的可视化和统一管理。例如,支持用标准的SQL语句进行数据检索,无论数据来自哪种系统或格式,都无需学习复杂的专用工具或语言,这大大降低了企业在数据整合和现代化应用部署上的门槛。
“不仅如此,该平台还可助力企业加速智能业务应用落地。过去,当企业新增产品数据时,需要重新处理整个数据集,包括向量化、分块和排序等众多流程,由此消耗大量的CPU计算资源。而戴尔科技智能数据平台可实现对新增数据的即时向量化,无需大规模计算资源即可完成更新,保证企业用户能够立刻查询到最新信息。”李海进一步解释道。
据了解,戴尔科技智能数据平台还于近期新增“非结构化数据引擎”,针对大规模非结构化数据集提供实时的安全访问。该引擎基于戴尔科技与Elastic的合作,可为企业提供向量搜索、语义检索与混合关键字搜索等能力,并可借助内置GPU加速带来更佳的性能表现。
不难看出,戴尔科技智能数据平台以诸多的创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立了优势。然而,创新并非戴尔科技获得客户认可的唯一因素,这同样得益于戴尔科技在存储领域的深厚积累与技术沉淀。正如刘志洪所说,戴尔科技智能数据平台不仅实现了新的技术突破,还在现有存储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整合与优化。例如,戴尔科技智能数据平台以湖仓一体架构为基础打造,对类型和来源多种多样的数据进行分类存储和管理。例如,频繁使用的“热”数据可以放在仓中,用来快速访问,而不常用的数据则保留在湖中。“这一思路基于多年来Hadoop等大数据技术的积累。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继承、整合与优化的过程”,刘志洪提到。
技术“冲锋” 安全护航
在智能时代,技术创新犹如先锋部队,不断突破边界,开拓新的应用场景与业务模式,为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安全则如同稳固的后盾,时刻守护着技术推进的成果,防范数据泄露、网络攻击等风险,确保技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二者协同共进,缺一不可。
这一理念也深深植根于戴尔科技智能数据平台的演进当中。李海表示,平台不仅可以提供一个无需大规模数据“搬运”的数据处理方式,还构建了分层的数据防护机制。
具体来看,第一层是哨兵机制。用户能以最小的投入在平台上设立安全“哨兵”,对数据流程中的非法篡改或非法访问进行实时监控,并向管理员发出告警;第二层是主动处理机制,如果发现某份数据受到篡改或勒索攻击,可以通过容灾平台进行处理;第三层是隔离防护机制,当数据仍然受到极强威胁时,平台可将关键数据与外部环境隔离,形成最后一道防护屏障。“整体来看,这套安全体系是分层、分体系设计的,使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投入,实现不同级别的安全防护目标。”李海如是说。
当然,在数据?;び⒅匾慕裉?,客户需要的不只是一个单一产品的防护方案,而是一个整体安全的防护体系。戴尔科技集团大中华区数据?;そ饩龇桨甘乱挡考际踝芗嗬钛冶硎荆缃?,数据不仅存于企业的数据中心,还可能分布在边缘和云端。这种数据分散化趋势,使得企业难以全面掌控数据的流转路径。过去那种只在外围部署安全防护的传统做法,已经无法满足今天的需求。与此同时,智能技术成为一把“双刃剑”,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因此,今天在谈安全时,企业已经不再只关注防护本身,而是更加强调要构建起“网络韧性”。
戴尔科技集团大中华区数据?;そ饩龇桨甘乱挡考际踝芗?李岩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构建足够的‘网络韧性’,对企业的创新至关重要。戴尔科技早在2015年就推出了Cyber Recovery数据避风港解决方案。如今,戴尔科技的数据保护体系基于‘三位一体’(BR+DR+CR)的架构:从BR备份、到DR容灾,再到CR数据避风港,形成了‘Secure–Detect–Recover(?;?检测-恢复)’的闭环,不仅强化了传统网络安全防护,还提升了整体网络韧性。”李岩表示。
写在最后
今天,数据无疑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如何在释放数据价值的同时,跨越效率低下、数据孤岛与安全威胁等现实挑战,已成为行业普遍面临的课题。数据也正在从企业的“副产品”转变为驱动创新和增长的“核心引擎”。未来,谁能真正打通技术与业务之间的“数据鸿沟”,谁就更有可能在这场智能化竞争中占得先机。戴尔科技智能数据平台的推出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系统性解法——从数据摄取、管理到安全防护,多维度、多层次地帮助企业应对核心挑战,充分释放数据价值,使其真正成为驱动业务创新与发展的新动能。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路沙